用户名: 密码: 取回密码
    
所在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 行业新闻 >> 正文

【转自中国会计报】以“三共同”机制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山东长恒信事务所集团发展综述

2025/9/22 14:47:55  阅读:

 

■ 本报记者 刘海玲

【编者按】日前,山东注协对在2022-2024年度山东省注册会计师行业总结评价工作中,遴选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事务所”展开集中宣传推介。其中,山东长恒信会计师事务所集团(以下简称“长恒信集团”)的先进发展实践与标杆性成果,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与较大反响。同时,中注协领导在长恒信集团实地调研时,对其创新探索的“共同努力、共同治理、共同富裕”的“三共同”治理方略给予高度评价,指出为行业破解发展难题、创新治理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实践范式。​

为深入挖掘长恒信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核心动能,协会专门邀请中国会计报社主任编辑并组成专业宣传力量,赴长恒信集团展开体验式、沉浸式、调研式深度采访,着力就长恒信集团自主探索形成且已成功助推集团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三共同”治理机制,进行体系化梳理、结构化总结,撰写成长篇通讯《以“三共同”机制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山东长恒信事务所集团发展综述》,在2025年9月19日的《中国会计报》“注册会计师专版”头条位置重磅刊登。

现将通讯稿全文转载,以期借助长恒信集团的创新机制与实践智慧,进一步凝聚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共识,更好地构建山东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稳健、创新高效的现代化发展新生态。

 

在山东济宁,有这样一家特殊的企业,它不仅凭借独特魅力吸引并留住大量优秀人才,更因极高的员工幸福感,成为当地企业中的“口碑标杆”。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党委委员、行业党委副书记佟庆国实地调研后表示,这是一家“理念新、工作实、党建落地有特色”的会计师事务所。

这是山东长恒信事务所集团(以下简称长恒信)。走进集团大楼,迎面看到“独立、公正、客观”六个大字,右侧墙上书写着醒目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该事务所前身为1988年山东省济宁市财政局下属的山东济宁会计师事务所,经脱钩改制后形成集团化运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它凭借“共同努力、共同治理、共同富裕”的企业文化,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育与管理体系,实现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共同治理 筑牢人才发展根基

“治理机制是留住人才的首要前提,只有让员工真正成为事务所的主人,才能激发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长恒信董事长李志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

在长恒信,“共同治理”并非一句口号,而是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落到实处。

股权架构的创新是“共同治理”的核心抓手。不同于传统事务所“一股独大”的模式,长恒信推行股权大面积化,杜绝少数人控股。“有专业资质且连续5年考核合格的员工均可申请成为股东,目前员工持股比例逾90%,董事会持股比例不到10%。”李志文介绍,这种股权设计让员工从“打工者”转变为“主人翁”,切实参与到事务所的发展决策中。股权价格常年固定,也是股东能进能退的良好保障。

“从拿到股权证明,成为事务所股东的那一刻起,我不再觉得自己只是个打工者,连院子里的一草一木,都让我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在长恒信的演讲比赛中,一位员工的这番话,道出众多持股员工的心声。

民主决策机制则进一步保障员工的话语权。

据了解,长恒信凡涉及发展的重大问题,均由全体员工充分讨论、集体决议;关乎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决定,由全员共同参与制定、共同遵守执行。“我们的规章制度不是领导拍脑袋定的,而是大家一起商量出来的,这样执行起来才更有说服力。”长恒信总经理苏超表示。

领导班子的年轻化传承,更是“共同治理”理念的生动体现。2023年9月,在长恒信第九届董事会、监事会换届大会上,几位上届年龄稍长的董事会领导主动让贤、退出竞选,将机会留给年轻一代。李志文回忆道,这种“传帮带”的氛围,让年轻人看到清晰的成长路径,也让事务所的治理活力不断延续。

除了股权架构与决策机制的创新,长恒信还通过党建与治理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人才发展根基。实行董事长兼党支部书记、管理层党员在党支部“交叉任职”模式,重点审计项目均由党员牵头实施。“党建不是游离于业务之外的,而是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治理,让事务所发展不偏航。”李志文表示。

目前,长恒信拥有一支300余人的高素质专业团队。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43人,80%以上人员具备各类专业资质,高级、正高级职称人员超半数。

 

共同努力 激活人才专业潜能

“人才是事务所的核心资产,只有搭建起让人才成长的平台,才能让大家心甘情愿地共同努力。”李志文在谈及人才培养时强调。

长恒信围绕“共同努力”,构建分层分类的人才培育体系,从能力提升到岗位适配,全方位激发人才潜能。

系统的培训机制为员工成长保驾护航。长恒信定期组织各类专业培训,内容涵盖数据资产入表、智能审计等多个领域。“我们不仅请外部专家来讲课,还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让员工有机会和专家学者交流学习,拓宽视野。”苏超介绍,针对不同层级的员工,培训重点也有所不同,新员工侧重基础技能和行业认知,老员工侧重前沿技术和管理能力,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行业发展节奏。

自主选择考核等级的申报评审办法,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实行‘等级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业绩,自主申请更高等级的考核,通过后就能获得相应的待遇提升。”李志文举例说,对于能力突出的青年员工,只要通过考核,就能跳级晋升,有效解决“论资排辈”的问题,让年轻人才快速成长。苏超正是当年跳级的员工之一,这样的机制也让他得到更多的历练。

在人才使用上,长恒信坚持“量体裁衣”,通过自主培养、竞选竞岗等方式,让德才兼备、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人走上合适的岗位。“我们会根据员工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安排不同岗位,确保人岗相适。”长恒信副总经理刘倩表示。

机制有创新也有“温度”。在搭建成长平台、激发人才潜能的过程中,长恒信的机制创新既聚焦专业能力提升,又兼顾员工的实际需求。针对临近退休10年内的员工,实行分级优惠考核办法。“老员工为事务所付出多年,随着年龄增长工作能力可能有所下降,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他们的收入保障顾虑,让他们能安心工作到退休。”李志文解释道。

 

共同富裕 优厚保障留住人才

“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留住人才的关键。如果员工辛苦付出却得不到相应回报,再完善的机制也留不住人。”李志文坦言。

在长恒信,“共同富裕”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和完善的福利保障,让员工切实感受到获得感。

极具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是长恒信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砝码。据介绍,长恒信员工基本工资水平略高于当地同级别事业单位,且实行有差别的按劳分配制度,按照岗位不同、责任不同、贡献不同确定收入。“我们的工资高低由劳动成果、绩效考核及共同制定的制度决定,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报酬是怎么来的,计算过程明明白白。”苏超表示,更重要的是,长恒信明确规定领导层工资最高不得超过员工平均工资的三倍,避免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目前,长恒信员工个人年均收入近30万元,这一水平在行业内处于前列。除了常规薪酬,长恒信还在员工购车、购房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员工满一年就能申请购车,买房时单位也会提供资金支持,切实解决大家的生活后顾之忧。”李志文说。

丰富的福利保障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幸福感。

长恒信每年组织员工至少两次旅游,新入职研究生均有机会前往西藏深度旅游;建立高品质蔬菜基地,每周为员工发放自产蔬菜。“去西藏是为了让年轻人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后,更能激发努力工作的积极性。”李志文笑着说。“幸福生活、快乐工作”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全体长恒信人的真实写照。

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长恒信带领员工回馈社会,让“共同富裕”的理念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参与公益活动不仅提升事务所的社会形象,也让员工在奉献中感受到自身价值,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刘倩表示。

从脱钩改制到发展成为拥有11家单位的集团化事务所,长恒信用“共同努力、共同治理、共同富裕”的机制,破解财会行业人才培育、使用、留存的难题。正如李志文所说:“事务所的发展不是靠某一个人,而是靠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团队。只有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价值、共享成果,才能让事务所行稳致远。”

 

 

        

 

 

 

               

关闭文章】    
鲁ICP备09029895号-1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公安机关备案号:37010302000639
山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